營改增由2012年1月1日啟動到今,已走過四個春秋。從5月1日起,營改增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而不是所有企業的稅負只減不增。每次應運而生的新政,不僅僅只是推動歷史前進的車輪。營改增的實施將建筑業之前的松散放養狀態拔升到規范發展層面,對建筑業的洗禮和拔升可比歐洲18世紀的產業革命。
營改增涉及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眾說紛紜。營改增對施工企業來說,有潛在的機遇,而更多的是對施工企業的一次悄無聲息的洗牌。是機遇,營改增就像一次升學,面對一個新的開始總有之前名不見傳的黑馬脫穎而出;是洗牌,面對新事物不能順勢而為,必然死在沙灘上。環顧當下經濟新常態,地產收縮,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那我們不得不接受合同苛刻、墊資施工、低價中標等嚴峻現實。施工企業謀求生存發展除了要提高內功之外,更要抬頭看路搏得先機。
施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工程項目的盈利創收,而工程項目的盈利創收少不了商務人員的開源和管理人員的節流。營改增前,工程項目商務人員還可以與業主、咨詢單位對比一下誰量算的準,玩一下量差處理的小把戲。但營改增實施以后,工程項目商務人員必須將三次經營做到位、做精細,團隊就要協作齊心協力。怎么搏得市場先機呢?施工企業想要求生存發展,前提是要持續拿到盈利的工程項目,而當下要拿到盈利的工程項目,其迫切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對近期已決算或已進入決算階段的工程項目進行營改增模擬測算,商務人員、物資采購人員協同財務人員對工程項目在模擬營改增實施階段予以實測,真正做到投標前的心中有數。
總的來說,營改增對施工企業是增加還是減負,主要還是要看其抵扣程度和抵扣鏈條長短。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材料采購問題等,望各施工企業都準備好。